本期采訪人物——侯燕強校友傾情分享在SKEMA的學習,收獲畢業論文打磨過程、寫作經驗,帶來一場跨文化知識的盛宴!告訴你如何成為跨文化人才,如何理解文化差異、提高跨文化競爭力的重要性。過來人的人生感悟句句皆是真知灼見、肺腑之言。
為什么他在工作多年后重返校園,選擇SKEMA Global EMBA?是什么激發了他對文化差異以及跨文化競爭力的研究興趣?
本期采訪人物——侯燕強校友,將傾情分享在SKEMA的學習收獲畢業論文打磨過程、寫作經驗,帶來一場跨文化知識的盛宴,告訴你如何成為跨文化人才,如何理解文化差異、提高跨文化競爭力的重要性。過來人的人生感悟句句皆是真知灼見、肺腑之言。
本期人物 INTERVIEW——侯燕強

SKEMA商學院2020屆校友,全球高級工商管理碩士(Global EMBA),學習期間曾訪問美國、巴西、法國、中國等多個國家
1999年畢業于北京語言大學阿拉伯語言文學專業
曾先后就職于亞商在線、瑞士斯沃琪集團、法國歷峰集團、法國DELSEY品牌中國分公司,在銷售、零售管理、渠道拓展方面擁有17+年的工作經驗
目前從事跨文化管理研究和培訓,幫助海外學生和國際外派人員提高跨文化管理能力和溝通效率,適應當地文化
01 重返校園
Q:本科畢業之后,您在職場一路“摸爬滾打”,已經積累了十幾年的經驗。為什么會在2018年選擇暫別職場,申請SKEMA全球高級工商管理碩士項目,重新回到校園?
A:我申請SKEMA Global EMBA 項目的主要目的是尋找商業成功的秘密。我在2015年成立了籃球培訓公司,主要跟美國華盛頓特區的一家老牌籃球培訓公司合作,為大陸青少年運動員提供美國先進的籃球培訓,并介紹中國優秀青少年籃球運動員到美國高校打球。

*在華盛頓開展的籃球培訓項目
雖然積累了十幾年的商業經驗,也成功地獨立開展過商業項目,但是公司經營總是不上不下。明明產品,市場都準備好了,生意就是起不來。
審視自己,我發現我過往工作經驗主要集中在市場推廣、銷售、網絡拓展,而缺少財務、 金融和戰略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自此我就萌生了繼續學習的想法。由于我們當時合作伙伴是美國人,所以我希望能在外國重返校園。這樣一方面既可以在英文環境中接受系統的學習和訓練,又可以在全球范圍拓展商業關系。

*與美國One on One 籃球培訓公司CEO合照
隨著2015年移居法國,法國EMBA項目就成為了我的必然選擇。SKEMA Global EMBA 項目并不是全日制課程,它采取網上授課和集中授課相結合的方式。
這樣我就可以一邊學習,一邊工作,甚至可以把課上學到的內容直接應用到工作當中。
SKEMA Global EMBA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它全球化的課程安排。在學習過程中我們會走訪分布在世界四個大洲中的四個不同國家:法國、中國、美國和巴西。

每個國家都代表著一種特有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環境。正是這與眾不同的游學經歷激發了我對于文化差異和跨文化競爭力的研究興趣。
02 學習收獲
Q:您在學習過程中,曾經走訪美國、巴西、法國、中國等多個國家,這種海外流動研學的經歷讓您有哪些收獲?
A:與其他MBA項目不同,SKEMA Global EMBA的課程除了線上課程以外還包括四個游學周(Residential Weeks)。
*EMBA同學與老師合照
這也是整個課程中我最喜歡的部分。在每個游學周,同學們會前往SKEMA在世界各地的校區參加為期一周的緊張學習。在當地學習特色課程并與當地商業人士進行深入的交流。
在課程上設計,學校會將課程與當地經濟特點結合在一起。例如:在SKEMA巴西校區的課程包括:經濟學家Carlos Braga 教授主講的宏觀經濟;經濟學家Carlos Arruda教授主講的微觀經濟學。

*SKEMA巴西貝洛校區課堂
在SKEMA美國校區的課程包括:知名教授Christophe Bisson 教授主講的商業數字化( Digitization)和參觀美國數字化創新企業。

*在SKEMA美國羅利校區游學
在SKEMA中國校區的課程包括:SKEMA 資深教授Xavier Brusset 主講的物流管理課程。期間還聽取法國零售巨頭歐尚物流總監的報告和參觀大潤發與歐尚合作的現代化物流中心。

*SKEMA中國蘇州校區
在SKEMA巴黎校區的課程包括:Roluca Sandu主講的 Accounting 課程和Anke Middlemann 主講的最有特色的跨文化經營課程,期間拜訪SAP公司并聽取了他們的報告。

*SKEMA大巴黎校區
在游學過程中同學們通過觀察社會環境,與當地商業人士交流座談,考察當地商業模式,潛移默化地建立了國際視野并逐步完善跨文化競爭力。
跨文化培訓的奠基人Janet Bennett 指出:從單一文化思維過渡到跨文化思維,增加與其他文化之間的交流和互動(Interaction)是不可或缺的途徑之一。在單一文化社會環境中的管理人是無法僅僅通過課本的學習來獲得這種技能的。
如果再給我一次參加游學的機會,我將會更加積極地參與游學中的各種活動,充分利用游學中的每一分鐘盡可能地和當地社會多接觸,多交流。

*在SKEMA美國校區-小組討論
03 畢業論文
Q:您的碩士畢業論文研究的是文化差異對于商業決策的影響,能否簡要介紹一下與SKEMA導師的打磨過程以及最終的研究發現?
A:其實一開始我選擇的論文題目是“Global leadership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在確定了這個范圍以后,我就開始了廣泛的閱讀。
通過閱讀數不清的學術文章書籍,我逐漸意識到Global Leadership 這個題目對我來說過于空泛,而決策(Decision-Making)才是管理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

更近一步的說決策(Decision-making)不但影響著我們日常生活,更是整個社會發展的基石。每個國家的選舉制度就是社會中最重要決策。理解文化差異對決策的影響對于中國人了解跨文化環境下工作和生活都具有更現實的意義。
我的想法得到了導師Anke Middelmann 支持和肯定。她鼓勵我深入地探索文化差異對決策的影響(Decision-making),并推薦了一些非常有益的書籍和學術文章。

*點擊圖片查看Anke Middelmann教授的人物專訪
接下來就是跟導師反復地討論、修改學術總結、設計問卷調查和采訪、分析數據。由于疫情的影響,我前后用了12個月的時間訪問了許多中國、法國中高層管理人員。

最終在導師指導下我結合前人在文化差異的學術研究和調查結果的分析就文化差異對決定行為的影響做出了論述。
并以研究成果為基礎,結合西方跨文化競爭力培訓理論對留學生和外派管理人如何提高跨文化決策有效性和跨文化競爭力提出了建議。
寫論文的過程是艱辛的。我想跟新入學的同學們分享一些我的經驗:第一,英文閱讀的能力很重要。如何在短時間檢索學術文章中的有用內容?如何在英文書籍中快速找到相關觀點?這些是影響論文速度的重要因素。

寫論文的目的是讓你變成某個領域的專家。你需要閱讀的英文書籍和學術文章會遠遠超過你的想象。如果你覺得自己這部分能力不足,可以在YouTube上查找相關視頻,提前開始自學。
第二,選題很重要。我見過許多商學院的碩士生的論文題目。很多題目過于狹隘,視角過小。例如:“奶茶店的市場分析”“二手奢侈品市場的市場前景”。選題要從大處著眼,然后不斷做減法,不斷問自己:我的關心的問題究竟是什么?論文最終是要解決一個問題。并讓你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

*2022年在巴黎校友會活動上—跨文化決策的藝術演講
04 跨文化管理力
Q:全球化時代,跨文化管理力是高素質人才必不可少的一種能力。在您看來,跨文化管理能力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A:跨文化管理能力或者跨文化競爭力(Intercultural Competence)在學術界沒有統一的定義。
總結前人的研究我們會發現,跨文化管理力(Intercultural Competence)大致可以分成5個方面:人際溝通能、跨文化適應能力、跨社會系統適應能力、建立社會關系的能力、理解別人的能力。
同學們可以從這5個方面評估一下自己情況。如果在哪個方面有所欠缺就需要安排相應的活動來加強。

提高跨文化管理力,也可以從另外幾個方面來考慮:
1)文化同理心--你是否能夠理解來自其他文化環境的人。你是否了解他們行為背后的想法?你是否能感受到別人的感情?
2)尊重不同--你能否真心地接受并尊重不同意見、行為模式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否做到不判斷?
3)角色行為的靈活性--每個社會角色在不同社會環境中有不同的定義。例如:在中國老師被期待提供確定的答案,給出明確的學習方向。而在美國老師期待學生自己確定學習方向,通過自己探索發現問題的答案。你是否能接受不同,并調整行為適應這種不同呢?
4)相關知識--不同的文化環境中需要建立相關的知識儲備。
5)互動的規則--你在別人打交道的時候是否理解他們的期待?哪些行為是被贊賞的?哪些行為是不被接受的?
6)互動管理--如何管理你和別人的互動?什么時候應該發出邀請?什么情況下應該適時停止?
7)容忍未知--對于不確定的環境和事物的容忍度。
以上這些都是跨文化管理力的考量的維度。

有人理解快,有人社交能力強,有人觀察能力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但是無論你有什么能力,想在單一文化環境中拓展跨文化競爭力都是困難的,都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
同學們加油!走出舒適區,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地磨練自己才能發展出真正的優勢。
05 跨文化人才
Q:SKEMA商學院一直致力于通過全球校區布局、國際流動學習模式培養跨文化溝通和管理人才。您覺得SKEMA在校生應該如何提升這方面的能力?
A:兩年碩士學習生活是非常短暫的。在陌生的國家,要同時適應英語學習和社會文化環境是極其挑戰的。兩年時間轉瞬即逝。
很多同學畢業的時候總感覺自己還沒有準備好面對國外就業的競爭。我始終感覺中國學生投入在社會交流上的時間太有限了。
就拿我參與過的SKEMA Ventures活動來說。SKEMA Ventures是由SKEMA創立的,旨在幫助學生創業、融資的孵化加速器,每位在校的學生或者畢業生都可以報名參加。

*SKEMA Ventures—SKEMA全球創業中心
參與者需要在指導老師、同學和投資家面前進行商業計劃的路演。如果項目足夠吸引人,SKEMA會提供創業指導和資金,幫助項目孵化落地。很遺憾,在我就讀期間,我看到參與這個項目的中國學生人數相對較少。

我們應該時刻謹記“以終為始”。如果你想畢業后在當地就業,一開始就要有計劃有意識地拓展自己的跨文化競爭力。
一方面補充文化知識(knowledge):包括通用文化知識(Cultural general knowledge) 和 特定文化知識(Cultural specific knowledge); 另一方面鍛煉自己認知能力以及跨文化競爭力:文化同理心、跨文化溝通能力、社交能力等等。
這一切都從增加互動開始。積極參與學校內外的各種活動,努力在其中承擔一定的角色,從中尋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并堅持投入。最終一定能拓展出跨文化競爭力,在就業競爭中占得一席之地。

*在法國里爾校區游學- 參觀歐盟總部
06 推薦書單
您一直對文化差異、跨文化競爭力等話題有很大的研究興趣,也在知乎平臺(@小侯同志愛思考)回答了許多相關問題。關于如何入門這一領域,能否請您推薦一些書單?
我始終認為發展跨文化競爭力是每一個留學生的必修課。現實情況是無論你是否有興趣在畢業后進入職場,都要面對跨文化競爭力的“考試”。
例如,跨文化溝通能力,跨文化同理心以及跨文化拓展人際關系的能力。一個選擇是經歷社會磨礪后被動地學習,一個選擇是主動地有系統地拓展跨文化競爭力。你會怎么選呢?
在我看來,中國的經濟崛起時間相對較短,對外文化交流也在近些年才迎來爆發式的增長。相比而言,中國學者在跨文化領域的研究并不多。
而西方學者受到語言的限制,對于中國文化的了解大多浮于表面。要了解文化差異和跨文化競爭力需要從兩方面下手。
首先是文化差異的知識書籍,主要分成兩類:第一類是通用文化(Cultural General)的書籍。這類書主要是介紹廣義文化以及文化差異。

我推薦由Intercultural Press 2002 年出版,Gert Jan Hofstede Paul B. Pedersen Geert Hofstede 合著的 Exploring Culture。這本書雖然出版時間比較早,但是讀起來比較輕松,更容易上手。

圖片來源:Amazon
如果同學們有耐心,肯多下點功夫可以讀讀Hofstede 2010年出版的另外一本書 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 – Software of the Mind ;

圖片來源:Amazon
第二類是特定文化(Cultural Specific )的書籍。這部分書就要根據留學的目的地來選擇了。如果你要到美國留學就可以找找美國歷史,文化,哲學,政治方面的書來讀。如果你要到法國留學,就需要找一些法國相關的書籍。
很遺憾我不知道有寫法國文化的中文書。我都是讀英文的。我推薦兩本關于法國文化的英文書。一本是 Gilles Asselin & Ruth Mastron 撰寫的 Au Contraire – Figuring Out The French;

圖片來源:Amazon
另一本是Jean Beno?t Nadeau & Julie Barlow 合著的What makes the French so French – Sixty Million Frenchmen Can’t Be Wrong。

圖片來源:Amazon
其次,作為中國人想要真正了解文化差異還必須了解 Chinese Culture (中國文化)。這里用英文是要提醒大家。西方學者定義的Culture和中文的“文化”一詞是有很大不同的。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學者眾多。我只能依據我有限知識推薦一些書。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找來讀讀:錢穆 先生的《中國文化十二講》;胡適先生《中國哲學史大綱》;呂思勉 先生的《從宋明理學到明陽新學》;梁漱溟先生的《中華文化要義》都是不錯的選擇。

圖片來源:當當網
很遺憾關于跨文化競爭力的書非常稀少,更多的是學術文章和學術期刊。我也正在做這部分整理工作。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關注我在社交媒體特別是知乎平臺的賬號@小侯同志愛思考。

07 文化差異
Q:您在回答中指出,中國是一個低語境文化國家,而法國是一個高語境文化國家。您是否能舉一些例子?這種文化差異背景下,SKEMA留學的同學需要注意些什么?
A:高語境和低語境文化(High-context vs Low-context)的概念是美國人類學學者Edward T. Hall (1924-2009) 根據不同文化的溝通方式提出的一個文化差異維度。
高語境溝通--通常發生在集體主義社會中,人際溝通中書面或口頭傳遞的信息量很少。更多信息被認為是常識所以沒有被記錄下來。接受信息的人被認為理所當然應該知道這些沒有被記錄的信息。
我們使用成語就是典型的高語境溝通形式。短短的四個字代表著太多含義。有時甚至需要一個故事來描述整個場景。

低語境溝通--通常出現在個人主義社會中。大量的信息出現,并且被記錄下來。例如:美國的商業合同往往比日本的商業合同更長。因為合同中記錄了在日本文化中被認為是常識的信息。
這里我要補充一點:根據Hofstede基于IBM調查問卷就分析,日本社會并不屬于集體主義文化。
在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文化差異維度中(Individualism vs Collectivism Dimension), Hofstede根據問卷結果給每個文化進行了打分。分值從0到100,100為極端個人主義,0為極端集體主義。結果顯示:美國91,法國76,日本46,中國20。
雖然高語境與低語境在集體主義社會和個人主義社會中顯示出一定的共性,但是這個定義無助我們理解造成文化差異的原因。
我認為改變人們的溝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對于規則理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國人認為規則無法限制人的行為。道德可以通過影響人的思想而限制人的行為。
中國社會的規則相對簡單,規則反映的是道德標準。在法國社會規則是避免沖突,行使權力,處置未知情況的依據。

總之在不斷研究文化差異的過程中,我逐漸意識到:文化核心價值觀是理解文化差異的指南針。只有深刻理解文化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才能深入理解人的行為和對他人的期待。
08 職業選擇
Q:您目前在從事跨文化管理研究和培訓的工作,您是如何關注到這樣一條“職業賽道”的?
A:這個很簡單。根據世貿組織 WTO 2021年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大陸的進出口商品總額已經達到全球第一,25910億美元,占全球總量的14.7%。
而且根據最新經濟專家預測中國的GDP將會在未來10年內超過美國,位居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如此快速增長的經濟規模必然伴隨著對外交流的暴增。
從海外留學到外派輸出管理,無處不在呼喚了解外國文化和西方思維方式。在這種變局之下,研究文化差異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決策思維一定會助力中國經濟發展,為祖國的強大做出貢獻。

*2021年全球商品進出口總額 單位 十億美元
09 開學寄語
即將迎來開學季,請您給即將踏上求學旅程的SKEMA的同學們一些寄語。
同學們我很羨慕你們啊。你們正經歷前所未有之大變革。全球經濟形勢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經濟的騰飛正在打破過去100年間西方國家主導世界經濟的格局。中國正在重新回到世界舞臺的中心。而你們就是其中的主要力量。
留心財經新聞你就會發現中國經濟的崛起是不可阻擋的。
2021年華為公司在歐盟申請專利數量達到3544項,名列第一,領先于第二位三星電子和第三位LG電子。
2021年10月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與山東電力建設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成功簽約沙特紅海新城儲能項目,雙方將攜手助力沙特打造全球清潔能源和綠色經濟中心。該項目儲能規模達1300MWh,是迄今為止全球規模最大的儲能項目,也是全球最大的離網儲能項目,對全球儲能產業的發展具有戰略意義和標桿示范效應。
2022年7月寧德時代計劃投資50億美元,在墨西哥建立一座電池制造廠。
截止到2022年全球一共有獨角獸公司1170家,其中美國擁有488家,中國擁有300家。經濟學家預測中國國民生產總值(GDP)將在10年后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這一連串的新聞意味著什么?一個新時代正在來臨。中國企業正在加速進入全球化。

不難想象,在這個進程中,企業對于經理人的跨文化進競爭力的要求會不斷提高。外派管理人員不僅需要出色的業務能力,更需要高超的跨文化決策的能力。
了解文化差異,提高跨文化競爭力是中國企業躋身全球化浪潮的沖浪板。希望大家努力提高跨文化競爭力,為迎接中國經濟的全球化做好準備。
作家王蒙先生講過:“你所干的事決定了你的價值,也決定了你活的質量。”
最后我希望同學們抽時間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干什么事才能讓自己活的有質量、有價值?
只有想清楚這個問題,畢業的時候才能不疑惑,不迷惘,勇往直前。謝謝大家!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跨文化交流日益頻繁,SKEMA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國際化的舞臺。
希望每位同學都能像侯燕強校友一樣,找到自己熱愛的一方天地,發光發熱。
數據來源:
1. 華為歐盟專利申請排名第一華為歐盟專利申請排名第一
https://www.ipwatchdog.com/2022/04/05/european-patent-filings-reached-record-number-2021-huawei-largest-applicant/id=148182/#:~:text=European%20Patent%20Filings%20Reached%20Record%20Number%20in%202021%3B%20Huawei%20Largest%20Applicant,-Eileen%20McDermott&text=%E2%80%9CHuawei%20of%20China%20was%20the,followed%20by%20Samsung%20and%20LG.%E2%80%9D
2. 寧德時代投資50億美元在墨西哥建廠
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usstock/c/2022-07-18/doc-imizmscv2226293.shtml
3. 華為中標沙特400兆瓦光伏和1300兆瓦時電池儲能項目
https://solar.in-en.com/html/solar-2391234.shtml
4. 由于疫情的影響中國經濟將在2028年超越美國
https://www.bbc.com/news/world-asia-china-5545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