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所追求卓越的商學院里,教師的力量就是教育的力量。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應與時俱進,力求為學生們提供最優質的教學。
研究導向型教學研修班開班
為了使SKEMA商學院的教學團隊適應當前國際教育改革趨勢、拓展課堂的內涵與外延、提高教師教學能力,1月6至7日,SKEMA商學院在國際聯合審計學院任教的全體教師參加了由西交利物浦大學主辦的研究導向型教學研修。

研究導向性教學
當前,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網絡和數字技術裂變式發展改變了們獲取知識和傳播知識的渠道。
傳統的大學課堂傳播知識的功能正在受到根本的挑戰,課堂教學必須將重點從知識傳播轉移到知識運用和問題解決上來。
全世界的大學都在探索新時代課堂和教學的新價值、新理念。其中,研究導向型教學越發受到人們的關注與認可,但研究導向型教學的本質是什么,卻有很多爭議。

此次的研修項目,是兄弟院校西交利物浦大學在融合了東西方教育理念的探索和實踐中形成的研究導向型教學的模式和經驗。SKEMA的教師們參加本研修項目,將有助于把研究導向型教學落實在教育的實踐中,從而提升育人質量。

SKEMA商學院中國校區學術校長、南京審計大學國際聯合審計學院法方副院長竇文宇教授也參加了本次的研修班。

課程建設:立德樹人
在開班儀式上,國際聯合審計學院黨總支書記姜德波對到場參加的老師表示了歡迎,并對全體授課教師提出了殷切的期盼。他希望所有教師能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導向進行課程設計,圍繞研究導向型教學的要求開展課程建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重塑教育:以學生為中心
隨后,西交利物浦大學執行校長席酉民教授做了名為“以學生為中心,研究導向型、融合式教育”的專題報告。

席教授從傳統教育中各個階段學生大腦活躍度到能力結構變化為切入點,分析了未來人才需求和教育創新。他從反思教育價值到對世界范圍教育的探索談到要重視非正式教育與正式教育的融合,從而進一步闡釋教育需要重塑,也解釋了西浦提倡研究導向型教育的原因。西浦人緊扣高等教育大變革的時代脈搏,以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新浪潮為契機,繪制了一幅幅奮進圖景,實施了核心改革策略。其以“以學生為中心”理念的整體布局與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落實研究導向型教學模式,破解了傳統課堂“灌輸式”的僵局。通過積極探索,形成了富有成效、融合式教育模式。這些對學生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及應對未來變化潛能方面的巨大作用。

教學挑戰:自主學習
緊接著,西交利物浦大學領導與教育前沿院院長張曉軍副教授以“研究導向型教學:理念、設計與案例”為題做了專題報告。

張教授從大學教學的挑戰說起,圍繞“如何通過線下的課堂連接好線上的海量資源,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社會里,未來學生的成長需求是什么?”等問題,討論了新時代大學育人的目標。以麻省理工學院工程教育改革NEET為例,張教授說明了大學課程是如何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需要從實際問題出發,搜集整合資料,通過小組討論等形式,最后給出問題的解決方案。

研究導向型教學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有著明顯的差異:研究導向型課程意味著給予學生需求而設計,師生共同創造學習內容,老師考慮學生的個性化經驗,分享形成性評價。研究導向型教學區別于基于內容設計、教師基于教材講授、學生接受統一的學習設置和終結性評價的灌輸式教學模式。
金融課程:從終結性考核轉變為過程性考核
西交利物浦大學商學院會計系張捷副教授向大家講述了了自己教授的公司金融課程從終結性考核轉變為過程性考核的過程。

公司金融這門課程是為了教授學生們關于公司金融理論和投資決策的入門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批判思維,團隊合作等能力。基于此目標,張教授精心設計了一個基于教學大綱里的教學成果和教學內容的大型項目,以此作為考核依據。在組隊的設計形式上,張教授花了不少心思。為了避免自由組隊而產生“抱團”現象,她根據先行課程金融學的成績,對學生進行隨機分層,最大限度的讓每位同學在這門新課程里都處于同一起跑點。在考核辦法上,為了避免“搭便車”的現象,她引進了貢獻系數,每位小組成員需要對除自己外其他成員進行打分,最終計算出組內成員的貢獻系數以計算分數。
教育哲學: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對于“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這個教育領域經久不衰的話題,西交利物浦大學電子與電氣工程系趙春副教授有著自己的獨特見解。在“半導體物理”這個光聽名字就足以“催眠”很多學生的課程上,趙教授卻能通過五年的教學實踐挖掘出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亮點。

他設置與歷史脈絡融合、科技發展趨勢結合的教學情境,諸如“為什么美國的科技中心在硅谷”之類的主題;他創造面向與職業發展相結合、與祖國發展同呼吸共命運的終極需求;設計與準備豐富詳實的課程材料,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如在每次課前會給學生發送充實的文獻材料。他從實際問題出發,以問題為導向,鼓勵學生提問與質疑,最終把學生培養成自主學習者與終身學習者。趙春教授借用一句自己喜愛的電影里的臺詞表達了自己所堅信的教育哲學——“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教育技術:讓課堂更加有趣
而對于“如何提升教學及學習流程的互動性與趣味性”這一主題,西交利物浦大學語言學院英語語言中心主任夏令分享了她運用教育技術達到這一目標的經驗。

首先,夏老師展示了一份全球排名前150名的教育技術工具的榜單,并且介紹了一些很實用的小軟件,如padlet, kahoot, onenote, wooclap等。這些軟件可以讓課堂上師生間的互動更加頻繁,信息傳達更通暢、便捷。接著,她帶領大家圍繞“如何將教育技術融入教學”的問題進行了討論,并引入了SAMR模型,為老師在教學中的實踐提供了理論基礎。
接下來,西交利物浦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系的陳冰副教授進行了案例分享。他介紹了在面向本科三年級的“環境可持續性”這門課上,如何利用研究導向型教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思辨和設計思維能力,增強他們合作決策的能力,提高他們的生態文明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學生分享:研究導向型學習的點滴
西交利物浦大學學生代表陳云帆同學則向大家分享了在西浦作為一個“年輕的成年人”,在入校的適應期、校內的成長期到校外的發展期這三個階段,分別如何進行研究導向型學習的點點滴滴。

國際聯合審計學院副院長張文秀從學院背景、流程與規范、時間節點三個方面,對國際聯合審計學院的教學規范進行了全面細致的介紹。

在實踐中落實研究導向型教學
此次研修結束后,SKEMA商學院中國校區經濟學助理教授蘇昱昕表示:
“此次活動通過專題講座、專題研討、案例分享等以實踐為基礎的工作坊,與老師共同探討研究導向型教學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師生互動、以及考核與評價。這樣從另一個角度去審視自己的教學,讓我看到了很多不一樣的東西,也受益很多。”

為了實現培養全球知識經濟型人才的戰略目標,SKEMA商學院始終保持與國內外著名高校積極交流、共同進步發展。SKEMA的教學團隊不斷進行自我提升,以學生的發展為己任。期待本次研修的研究導向型教學在SKEMA課堂上大放異彩吧!